中国林学会(服务号)
中国林学会资讯(订阅号)
官网移动端

中国林学会荣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团队”

本文发布于:
2021-01-06
来源:
学术部
阅读53514
推荐1
评论0

近日,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关于对2016年以来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的通知》(科技助力扶贫办发〔2020〕7号),大力表彰2016年以来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中国林学会林下经济创新团队荣获先进团队称号。

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深入推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收官工作,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经过推荐、评审和公示等程序,组织开展了这次2016年以来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评审。共有20个先进团队和51名先进个人获此殊荣。

中国林学会于2014年成立了林下经济创新团队。团队认为,我国大多数贫困县拥有丰富的土地、生物、景观等资源,开展生态产业扶贫具有极大潜力。为此,林下经济创新团队深入乡村,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态产业,在开展生态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等工作中积极作为,为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林下经济创新团队拥有一批来自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他们对扶贫事业有很深的认识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着力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帮助深度贫困地区实现生态与产业双赢发展。通过学会平台与贵州黔东南、黑龙江伊春和江西于都、安福、遂川等地政府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当地发展林下经济、经济林、林产加工等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围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效益补偿、产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开展科技服务。一是支撑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伊春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2018年7月,中国林学会与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承担了对该州16个县开展了林下经济发展常年技术指导的任务。主持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开展林下经济试验示范。在杉木、油茶、马尾松等人工林开展林菌、林药、林蜂、林粮(菜)等林下经济模式试验,大力推进“林+”经济模式,打开林下“聚宝盆”,培育了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基地。2019年6月与伊春市签订了《发展林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协议》,确定在林区林下经济等领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伊春伊林集团立足寒黑土地、绿色有机、非转基因的原生态优势,研发出小浆果系列发酵酒和野生蓝莓、野生猕猴桃、桦树茸、黑木耳等功能型饮料,建成年产1.2亿袋食用菌包生产基地和年加工能力1万吨的野菜野果菌类深加工基地。二是支持中央苏区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2019年9月,中国林学会与于都县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全国学会与贫困县对接帮扶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团队承担了支持于都县油茶产业发展的任务,在举办油茶实用技术培训班,搭建油茶乡土专家平台,为当地脱贫攻坚献智献策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三是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山西吕梁、四川凉山、云南临沧等是我国贫困程度较大的地区,也是经济林果种植面积比较广泛的地区。2019年,林下经济创新团队有关专家分别赴这些地区进行调研与指导。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等方式,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开展了现场指导。近年来,林下经济创新团队先后编写提交了《经济林助推脱贫攻坚重大调研》《秦岭国家公园调研》《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调研》等调研活动,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林草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建议。

2017年中国林学会与黔东南州天柱县签署《关于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9年中国林学会与伊春市林业发展集团签署《关于发展林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突破重点扶贫区科技难题,示范带动乡村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一是成立李文华院士-工作站和学会服务站,攻克红枣技术难题。针对山西临县枣产业效益低下的问题,在临县建立了李文华院士工作站,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全部参与院士站工作,着力在红枣加工、产业链延伸、新品种引进、枣产品多元开发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成果,带动了枣产业发展。主持开展“枣树高接换优与林下经营一体化发展模式试验示范”项目,在临县碛口镇薛家圪台村、寨子坪村建立了800亩枣树高接换优与林下经营一体化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基地;其中,优异枣树品种高接换优300亩、引进优良鲜食和制干品种10个,林下复合经营500亩,显著提高了枣园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二是围绕核桃、食用菌、中药材、沙棘等经济林果业的政策和技术问题开展集成创新突破。创新了临县红枣、交口食用菌、岚县沙棘等扶贫模式。在岚县建立了学会服务站,引进沙棘新品种,建立示范点。2018年1月,与吕梁市人民政府共同召开了“发展经济林、助力精准扶贫”研讨会,13个县市领导参加座谈,提出了发展经济林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深入挖掘林业精准扶贫的巨大潜力。2019年9月,承办了全国枣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共同研讨规划了枣产业发展前景和方向,提出了枣产业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枣产业的提质增效。三是开展乡土专家培养,突破林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林草乡土专家是在林业生产经营一线,应用技能突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群众认可度较高,为当地林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涉林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的经营能手、合作社牵头人、农村承包大户和乡村企业基层科技人才。2018年以来,共评选出400余名乡土专家。林下经济创新团队与乡土专家一起,针对基层林农开展专项指导与培训,帮助破解农村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短缺难题,使本地农民不出村镇就能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四是开展技术培训,将科技送到田间地头。2020年4月,林下经济创新团队承办了“林下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公益大讲堂”网络直播活动。针对重点扶贫地区生产一线以及关心农村扶贫、林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人士、贫困地区林农、种养殖户和专业合作社成员开展林下经济技术培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在内的多位创新团队专家围绕林下经济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林下经济发展创新模式、典型案例以及品牌创建、营销理念与模式等行业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培训,传播林下经济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政策,剖析案例,分享经验,近6000人次收看,现场留言互动积极踊跃,在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好评。

2018年中国林学会被授予“科技助力扶贫标兵”称号

2018年中国林学会成立山西临县红枣院士工作站

2018年中国林学会向首批中国林业乡土专家代表颁发证书

服务定点扶贫县,开展实地示范扶贫。林下经济创新团队持续围绕中国科协和国家林草局定点帮扶的贫困县,扎实开展实地示范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出力作贡献。一是开展技术培训,面向定点扶贫县,辐射带动其它贫困县开展技术培训。每期都针对当地特色产业,围绕花椒、虫白蜡、五倍子、天麻、刺梨等特色产业进行指导,5万余人参加了线上学习。二是依托林下经济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乡人乡品线上线下交流平台以及中国林学会甬黔延林业科技经济联合体,聚焦当地林下经济产业,发挥团队专家智力支撑与人脉资源作用,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和林产品异地交流销售工作。三是建立示范点和示范项目。林下经济创新团队通过项目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在广西罗城县设立 “罗城山豆根药材种植技术集成示范”和“代料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两个共30万元项目,积极带动林下经济产业创新发展,为地方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2020年中国林学会甬黔延林业科技经济联合体在线签约活动

2020年乡人乡品·品味乡土栏目开通仪式

2020年广西罗城设立“罗城山豆根药材种植技术集成示范”项目

下一步,中国林学会林下经济创新团队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团队带头人陈幸良研究员的带领下,更加广泛地团结广大林业和草原科技工作者投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主战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学术部 李彦 供稿)

我要评论(0)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