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服务号)
中国林学会资讯(订阅号)
官网移动端

中国林学会召开全国枣产业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研讨会

本文发布于:
2021-12-18
来源:
学术部
阅读23936
推荐0
评论0

2021年12月18日,中国林学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全国枣产业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林学会主办,山西省林学会、中国林学会林下经济分会、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中国经济林协会枣分会、河北省枣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河北省枣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林下生态种植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林下经济产业分会联合承办。

本次会议紧密围绕全国枣产业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主题,邀请了来自北京、山西、河北、新疆、陕西等地科研院所和高校的18位专家,就枣产业形势与对策、枣产业与乡村振兴、新品种、标准化和设施化栽培技术、重大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林下一体化经营、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进行了大会报告。线上线下26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研讨会上,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研究员、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刘孟军教授、山西农业大学李登科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谢锦忠研究员、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谢永信秘书长、中国林学会宁波服务站秘书长陆志敏高工分别作了题为“枣林与林下经济一体化经营试验及启示”“枣产业新挑战、新机遇和新对策”“我国优良品种及其在吕梁山区的表现评价”“基于竹废弃物的竹林下食用菌栽培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乡土专家在乡村振兴的示范带动作用——林业乡土专家宁波实践”的主旨报告。

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林下经济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陈幸良研究员作“枣林与林下经济一体化经营试验及启示”主旨报告。陈幸良研究员在报告中简要分析了枣产业当前面临价格低迷、产业效益低、传统枣产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品种更新换代慢等内因与外因共同导致的问题现状,并从产业周期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等理论基础层面进行剖析。同时,结合中国林学会近年来在山西吕梁临县开展的“枣树高接换优与林下经营一体化发展模式试验示范”项目,重点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以及产业融合、技术融合、资本融合等角度分析研讨,介绍了成效与启示。

河北农业大学刘孟军教授作主旨报告

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河北农业大学刘孟军教授在报告中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枣业面临的枣疯病猖獗、果实病害严重、栽培效益不高、加工增值偏弱等严峻挑战,分析了价格和效益回升、新品种新技术涌现、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国际枣产品市场更加通畅等带来的新机遇,重点从发展鲜果产业、加工产业、酸枣产业、林下产业、休闲产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创汇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中国林学会学术部主任曾祥谓教授级高工介绍会议有关情况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处长王军辉研究员主持专家报告会

中国林学会学术部主任曾祥谓教授级高工在会议报告前简要介绍了会议有关情况及出席会议领导专家。河北农业大学刘孟军教授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处长王军辉研究员分别主持大会主旨报告和专家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新岗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刘平教授、宁夏大学曹兵教授、新疆农业科学院郝庆研究员、山西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杨建华高工等其他12位专家分别围绕枣鲜食品种设施栽培、果实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各地区枣产业发展情况等方面作会议专家报告。

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和五大优势经济林之一,原产我国的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我国独具特色优势的重要果树,枣树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极强,尤以抗旱、耐瘠薄能力最为突出,是山沙碱旱地区的先锋树种和生态经济林树种,已成为山、沙、碱、旱地区2000多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地方政府破解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担负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任。

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产业振兴,此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枣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学术部 李彦 供稿)

河北农业大学线下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