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服务号)
中国林学会资讯(订阅号)
官网移动端

助力“双碳”战略 探索林草碳汇路径——聚焦年会:森林生态价值实现与绿色发展高层论坛

本文发布于:
2022-06-29
来源:
学术部
阅读2994
推荐0
评论0
“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既有供给服务、支持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功能,也有提供多种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的功能,既是生态安全的基石,也是绿色发展的基础,推动生态价值实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森林更好地造福人类,搭建一个思想交融、人才交汇的交流机会,是中国林学会作为百年学会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应尽的责任”。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森林生态价值实现与绿色发展高层论坛谈及了这次会议的主题。“我们日益关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是因为这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不二法门,也是真正实现从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廖小平在开幕式致辞中说。
6月26日—27日,森林生态价值实现与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围绕“林草碳汇行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就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林草科技绿色低碳技术突破、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以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林业智慧。

森林生态价值实现与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

 
森林经营赋使命
“人类历史上,生态产品从未进入过价格体系。但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森林第一次有了产品价值,那就是碳汇产品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尹伟伦如是说。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具有很重要的碳汇功能。它在吸收二氧化碳之后,以木材的形式将其储存起来。
“在经济活动中,不排碳是不可能的。碳达峰之后,我们还能做什么?”在尹伟伦看来,这也是“双碳”战略对林业的要求,即通过增加生态绿植来保护人类可持续地发展经济。
尹伟伦表示,虽然木材是碳汇的重要体现,但林业整体资源的碳汇能力还体现在森林地、灌木林、荒山、苗圃、城乡绿化等方面。因此,不仅是商品林或者生态林碳汇,我们还要全口径把握和提升林业碳汇能力。随着林业碳汇功能在碳市场、碳贸易中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给林业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科发展方向,那就是如何经营生态产品。
“如今,森林经营学正肩负着重大使命。我们如何从木材经营走向森林全生态、全功能开发利用,包括森林碳储备、森林价值评价、森林经营管理等。”尹伟伦同时指出,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在林业生态功能经营上设计出真正具有创新性和科技支撑的方案,这个问题值得被高度重视。

“十三五”期间林草科技十大进展和2021年林草科技十件大事发布

 
提高森林碳汇的多样化路径
近年来,中国森林储备有明显增长,但就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而言,提升森林质量十分关键,而评价森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固碳能力。因此,尹伟伦在论坛现场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如何提升森林质量、扩大碳汇森林面积?
对此,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世荣提出,除了保护好现有森林,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同时增加新的适宜造林地,继续增加森林覆盖率外,还要对现有森林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增碳效果。
“比如,调整优化林分结构,增加混交林比例,适当延长轮伐期,推行以增强碳汇能力为目的的森林经营模式。加强中幼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加大人工林改造力度,倡导多功能森林经营,持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以及对气候变化的抗性和恢复力。”
此外,提高森林碳汇的路径还包括木质林产品的利用和生物能源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义强表示,木材工业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林产工业实现“双碳”目标,要充分利用小径级木材、枝桠材、竹材、农作物秸秆、芦苇等资源,攻关高质高效绿色低碳加工技术;还可以把这些农林生物质资源开发成柔性液晶膜材料、净化污水的吸附材料、分解海水制氢的催化材料、高能量密度的绿色储能材料,以及替代汽油的生物能源等。
湖南省林学会理事长、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昌珠则以木本油料资源利用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全资源全组分综合利用,开发生态产品,充分发挥其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功能的实践。
草地固碳潜力巨大
尽管森林是公认的巨大碳库,但也不能忽略其他生态类型,比如草地、农田、湿地等对碳中和的贡献。
“我们有一个误区,认为草原生态系统是弱碳汇或者碳中性的,因为草地植物‘一岁一枯荣’。但实际上,草地中的碳80%左右储存于植物根系和土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白永飞解释说,根系和土壤中的有机碳分解较慢周转时间长,所以完全可以为中国实现碳中和做出一些独特的、重要的贡献。
“研究表明,全球草地总面积约为52.5亿公顷,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40.5%,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总碳量的34%。中国是草地资源大国,拥有大约4亿公顷左右的草地,占国土总面积的41.7%。”白永飞表示,正是由于这种巨大的碳储能力,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的支持下,国内近400位一线科技工作者,曾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全国草地总碳储量约为239亿吨,其中土壤碳储量为221亿吨,植被碳储量为17.8亿吨。目前,我国草地的碳汇功能相对较低,每公顷草地平均每年可固碳约为0.39吨,草地每年总固碳量约为0.84亿吨,但其具有巨大的固碳增汇潜力。
最后,他提出了关于中国草地固碳增汇的对策。
一是要研发天空地一体化的草地碳汇监测、计量和评估方法体系,开展草地增汇技术示范,为提升草地碳汇功能和固碳潜力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二是创新减牧、休牧、轮牧、打草场轮刈技术体系,减轻草地放牧压力,从根本上遏制草地退化势头;三是实施草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固碳增汇工程、风沙源治理工程,以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草原公园建设工程,通过增加保护地面积、草地修复来提升碳汇功能;四是坚持生态优先,以动态草畜平衡为抓手,合理配置草地的生态和生产功能,加速退化草地恢复,显著提升其生态功能,增加植被和土壤碳储量;五是综合运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严格控制草原征占用等措施保护草原,提升草地碳汇功能。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 中国林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