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动招募 | 重走威尔逊之路,考察世界园林故乡

活动简介

英国人爱尔勒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 1876.2.15-1930.10.15)可能是20世纪初期最著名的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和作家。

他曾先后四次来到中国大陆采集植物,尤其以在四川境内收集的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在前后十二年里,他一共收集了65000多份植物标本,并将1593份植物种子和168份植物切片带回了西方。其中,最著名的有被西方称为“中国鸽子树”或“手帕树”的珙桐、有被称为“高傲的玛格里特”的黄花杓兰、有被称为“帝王百合”的岷江百合、有被称为“华丽美人”的绿绒蒿以及后来成为新西兰重要的栽培水果“中国鹅莓”的猕猴桃等。威尔逊因此被西方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

1907年后,威尔逊带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在交通极不发达的中国西部翻山越岭、拍摄了2000余幅珍贵的图片。在他拍摄的照片里,除他研究的植物花卉外,还有大量当时该区域的人文地理历史照片。这些照片为研究20世纪初中国社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

1913年,他出版了《一个博物学家在华 西》(A Naturalist in Western China)这一有影响的著作,此书在1929年再版时更名为《中国--园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印开蒲研究员根据收集到威尔逊拍摄的照片,成立“沿着威尔逊之路,重返中国西部花园”野外调查组,穿越百年时间与万里空间,与威尔逊对话。在历史的丛林中,寻找威尔逊照片中的那些地方,并站在百年前威尔逊站过的地方,重新按下快门,记录下百年的沧桑巨变。据此编撰的《百年追寻》于2010年出版。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将跟随中国植物学家,一起再沿着威尔逊的寻访之路,寻找那些种植在自家花园中的中国原生花卉,体验中国西部绚丽多彩的文化。

也许您也是一位植物学家或者园艺学家,也许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植物的旅行者和拍摄者,也许就是一位想离开喧嚣的都市公民,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您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如果愿意,那就和我们一起去行走在山峦与河流之间,去体验一下当年威尔逊走过的路吧!

日程安排

整个行程约13天,2017年6月8日在成都集合,6月20日在成都解散,具体行程安排如下:

2017年6月8日 成都

从四面八方来到成都相聚,与《百年追寻》主要作者印开蒲先生见面,观看纪录片《中国威尔逊》,了解威尔逊寻找珍奇植物的故事。

2017年6月9日 成都

在威尔逊重要著作《中国----园林之母》一书中,他把成都称为“中国西部花园”,他在青羊宫、武侯祠、望江楼、九眼桥、昭觉寺、槐树街、成都画院等地,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近年来,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中,传统文化的消失和继承现状并存。我们将跟随专家参观如今的成都,在市中心城区内寻找100年前威尔逊拍摄照片的地方,感受百年来的变化。

2017年6月10日 成都----北川

绵竹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1910年8月10日,威尔逊在此地拍摄了一幅明代末年所建的乡村戏台照片,印开蒲先生多次到访此地寻找照片中的戏台,据当地老人所说在现存的明末古建筑玉祖大殿前面,曾经有一山门殿,在山门殿之前原有一座古戏台,但是在1951年因修粮仓而被拆除,旧址依稀可辨。

2010年,一家当地企业根据威尔逊当年所拍的照片,在绵竹的剑南古街重新修建了一座古戏台。

对比老照片,品味川西最精美古戏台的建筑特色,与其背后动人的故事。

2017年6月11日 漩坪乡----开坪乡(北川)

上午由县城乘车和乘船去漩坪乡,寻找威尔逊在1910年8月12日拍摄的竹索桥上站立人黄正河后代,孙子黄成功和曾孙黄永春、黄永清等人。

百年之后索桥已经被替代为一座可以通车的石桥,但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漩坪乡整个淹到了水中,桥也消失了。百年前的照片带着大家进行着一次时空的旅行,即使遭遇大灾地貌发生改变,生命依然在延续,生生不息。

威尔逊在开坪乡梁家拍摄了一幅贞节牌坊的照片,传到西方后西方人把它看作是精美的艺术品,然后这座牌坊在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地震之后更是不见了踪影,但是幸运的是这座牌坊所纪念的老人的后人如今幸福地生活着。

下午乘车去开坪乡梁学富家,寻找威尔逊在1910年8月13日拍摄的贞洁牌坊妇女的曾孙梁学富,并寻找被用来做了桥墩的牌坊残留石墩。

2017年6月12日 北川县--南坝镇--平武县

北川县城的地震遗址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给经历过地震的人留下了阴影,然而还是能看到人们积极乐观地生活着。百年过去,北川县城经过几次迁址,早已不是威尔逊描述的地方,但是我们希望未来这里还能和他描述的一样美丽,带给人们新的希望。随后沿北川老县城、陈家坝乡、桂溪镇前往平武县,并沿途参观川北羌族农村风光。

报恩寺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建于公元1440年,迄今已有560多年历史。报恩寺布局结构酷似北京紫禁城,相传镇守此地的世袭土官王玺,用重金招聘曾修建过北京“紫禁城”的工匠,仿其形制而建,所以又称 “深山王宫”。

2017年6月13日,平武县----黄龙景区

平武县叶塘乡有一棵有300年历史的巨大珂楠树(Meliosma alba, syn: Meliosma beaniana),位于茶马古道上,大树高28米,树干最粗的地方直径约2米,形状优美,于是威尔逊拍下照片并把树种引种到西方。当地的村民一直把这棵树当作风水树,并利用传说故事告诫后人要保护好这棵树。

珂楠树目前在我国很少见,它的子孙没有在旁边生根发芽,却在遥远的英国枝繁叶茂。

寻找这棵树的路段位于高山峡谷内,威尔逊在日记中曾高度评价这段路的景色:“大峡谷的风景宏伟、旷野、荒凉,很难被其它景色超越。”他在这里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小河乡、涪江上游、扇子洞、三路口、观音岩、鱼儿岩、老鹰嘴、小罐子、石马关、镇源、建新村等,可以一一寻找。途中还要经过一个小村庄,当年叫三舍驿,如今叫黄龙乡,威尔逊曾在此住过一晚。

2017年6月14日,参加黄龙高山兰花节

1903~1910年,威尔逊曾3次到过黄龙,在景区内留下了20张老照片,成为第一位用照片将黄龙介绍给世界的西方人。

著名自然保护区黄龙被当地人称为“圣地”,以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的地表钙华景观蜚声中外。河水构成一连串约50个小湖,形成一个个半圆形的水坝,每个小湖的湖床是乳白色的,但由于光线的折射形成各种颜色,随着深度而发生变化,形成一池多彩水的诱人景观。高山雪水和涌出地表的岩溶水交融流淌,随着流势缓急、地势起伏、枯枝乱石的阻遏,水中富含的碳酸钙开始凝聚。碳酸钙沉积过程中又与各种有机物、无机物结成不同质的钙化体,加上光线照射的种种变化,形成池水同源而色泽不一的奇特景象。

黄龙兰科植物十分丰富,初步统计有32属69种。每年6月,这里每年要举办一次高山兰花节,考察团在这里可以看到在彩池边生长的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西藏杓兰(C. tibeticum)、对叶杓兰(C. debile)、大花杓兰(C. macranthum)、紫点杓兰(C. guttatum)、绿花杓兰(C. henryi)以及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全缘绿绒蒿(M. integrifolia)、五脉绿绒蒿(M. quintuplinervia)等花卉种类。

2017年6月15日,黄龙----九寨沟

上午离开黄龙,沿途寻找几处威尔逊老照片拍摄点(小客栈、小客栈东面、苦力墓地、雪山梁子、岷山主峰雪宝顶等)。在海拔4100米的雪山梁子垭口,天气好时,可以眺望到海拔5588的岷山主峰雪宝顶,威尔逊称之为“成都之运”。

沿途仍可以看到很多种川西高原特有的高山花卉,它们是距离蓝天最近的花卉,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全缘绿绒蒿(M. integrifolia)、川西绿绒蒿(M. henrici)和多种杜鹃(Rhododendron)等。 在空气稀薄的原始荒原上,展示着惊人的生命力。

2017年6月16日,九寨沟

九寨沟也是以高山钙华湖泊群、瀑布、滩流、雪峰、岩溶水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景区由三条沟组成,分布有108个大小色彩各异的湖泊,被誉为“童话世界”。

沟内森林植被茂密,植物种类丰富,有多种以威尔逊命名的植物分布,如小叶杭子梢(Campylotropis wilsonii)、青杄(Picea wilsonii)、威氏小蘗(Berberis wilsonii)等。

印开蒲是最早提出保护九寨沟的学者之一。他执笔撰写的《关于在四川建立几个自然保护区的建议》受到党中央重视,终于将这里保护下来。晚餐后请他讲述九寨沟的故事。

2017年6月17日,松潘

威尔逊曾三次到过松潘,松潘古城就像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建筑与环境和谐地融在一起。1910年8月,威尔逊笫三次来到这里。当他离开松潘时在日记中写道:“我曾三次来到松潘,每一次离开时都会感到恋恋不舍,如果命运要我留在中国西部,我会选择松潘。”威尔逊在松潘发现并引种到西方的花卉,如小叶蔷薇(Rosa Willmottae)、多苞蔷薇(R. multibracteata)、细枝栒子(Cotoneaster tenuipes)、光泽栒子(C. nitens)等可以在沿途寻找观赏。

拜访松潘县“青年旅舍”主人洪先生,他父亲看到《百年追寻》书后,认定书中469页“岷江河谷背夫”中左边一人是他的祖父,不管是否属实,我们去拜访一下这个背夫的后代,听他讲讲100年前茶马古道上发生的故事。

2017年6月18日 松潘县----茂县

岷江百合生长在干燥而又陡峭的岷江峡谷内,在西方园林中被称为“帝王百合”,威尔逊在考察日记中写道:它会使西方的花园变得更加优雅,它是神的礼物,恩赐到我们的花园。如此珍奇的宝贝,它的家竟然在遥远和贫瘠的地区,看来真像大自然对我们开的一个玩笑。岷江河谷两岸逐渐出现岷江百合花(Lilium regale)。每年6~7月份,是岷江百合盛开的季节,在沿途几十公里范围内,岷江百合按照海拔从低到高依次开放,在一部分河谷地段,甚至可以看到上万朵百合花的同时绽放的宏大场面。

到达茂县后参观茂县羌族博物馆,了解羌族历史文化。

2017年6月19日 茂县----成都

上午寻找几处威尔逊照片拍摄点(照片:涂禹山、岷江边的小宝塔、汶川索桥等)。

汶川县绵虒镇是威尔逊发现著名花卉植物岷江蓝雪花(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的地方,目前在岷江河谷两岸已很难看到这种开宝石兰色花的小灌木,如果幸运,在绵虒镇附近可以找到。

2017年6月20日 成都

威尔逊在中国考察时期,甲午战争刚刚平息,风雨陆沉,民生凋敝。他的照片记录了在中国见到的瑰丽植物王国,也见证了中国的苦难。

完成重访之旅,对比百年来环境与生活的变化,仿佛经历了一次时间的穿越,我们也用文字用照片记录下此行走过的路,将这段美好记忆保存。

主办

威尔逊之路考察队(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印开蒲研究员领队、“王康聊植物”微信公众号提供技术支持)

联合主办
青蜜·研行家

“王康聊植物”微信公众号

营队时间

2017年6月8日-20日,13天12夜。

集合地点

四川省成都市

招募对象

全国范围内,与植物相关的工作者和热爱自然的植物爱好者。

营队人数

20-25人。

报名截止

2017年3月31日

费用说明

费用:14300元/人

订金:1300元/人

费用包含

12晚双人标准间住宿、全程交通费用、营队时间内的餐费(旅行期间的交通食宿安全将由经验丰富熟悉川西地区业务的有资质旅行社承担)。

费用不含

往返成都的交通费用、行程以外的住宿行车费用、个人额外产生的食物酒水费用。本活动按双人出行共用一间房核算单人报名费,单人报名需要补足另一个床位费用,全程住单间总价为19800元/人。

优惠政策

如果您供职于中国境内任何一家植物园或者植物研究所(包括生物研究所),费用减免15%;如果您供职于大中小学并从事与植物专业相关的教学工作,费用减免10%;如果您在“北京植物园花友”微信群、“花园俱乐部”微信群、“爱园艺”微信群,费用减免10%。(以上优惠政策有效期至2017年3月31日)

退改规则

1.每位团员报名时预付1300元订金,成团后付清尾款(13000元)。支付订金后不接受退款,如因个人原因无法出行,可将自己所占名额转给他人。

2.如因团员数不够无法成行或不可抗力因素而无法出团,则无条件全额无息退回订金。

其他事项

1.该路线为川西植物和人文考察,有部分山路,请准备好合适的衣物和方便行走的鞋。

2.行程中有安排到海拔4100米的雪山梁子垭口,请提前做好准备,若有患病或身体不适者要及时告知主办方。

3.有特殊饮食习惯的人士请提前告知。

主题词 招募 威尔逊 园林

评论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