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基因组时代已经到来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分会场纪实

图片1

11月7日~9日,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林业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共73家单位260名代表参加了在广西南宁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第二分会场会议暨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场会议。

前沿的学术研究

会议以“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为主题,采取特邀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广泛的研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讲的是植物品种的分子设计,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副所长卢孟柱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树木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还有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刘红副总站长就我国林木良种化进程的推进、北京林业大学李悦教授就基因组时代林木育种的机遇与挑战、东北林业大学王柏臣教授就樟子松顶端优势的分子机理研究、南京林业大学特聘长江学者尹佟明教授就国际林木功能基因克隆研究分别作了会议特邀主题报告。这些学术报告代表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的最新研究水平。为给更多的林木遗传育种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学术交流机会,23位年轻代表围绕重要功能基因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林木育种资源的评价利用、林木良种繁育理论和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十二五”重点攻关方向

为使今后的林木遗传育种工作更加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大会邀请国家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王学勤、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杨锋伟作了特邀报告。王学勤从林业科技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家近年来对林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和经费情况、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的现状等方面分析,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以功能基因组学为核心的基础研究、以常规育种为基础的应用研究以及集成创新研究将是我国未来林木遗传育种的主要任务,林木功能基因组学、分子设计育种、目标多样性育种(特别是碳增汇林木良种选育及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林下经济作物将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持的重点领域和攻关方向。杨锋伟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发展应以建立林木长期育种体系为基础,围绕服务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目标,以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超级品种选育、快繁技术开发为重点,开展杨树、桉树、松树、杉木、竹子、珍贵材、油茶、核桃、板栗、枣10大树种的育种研究。

林木遗传育种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认为,随着杨树等林木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完成以及植物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工具的开发,林木遗传与改良的功能基因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应着重从基因的转录、翻译、翻译后修饰、细胞层次上的各种组学研究中开拓创新,进一步揭示林木重要基因在林木生长、发育过程及对环境反应的分子机制;克隆、鉴定与林木材性、抗逆、生长发育等相关的、具有重要育种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功能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验证,为培育林木速生、优质、抗性强的林木良种储备基因资源;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传统林木育种技术,利用和发挥现有育种基础,培育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以及具有其他重要经济性状的优良林木新品种;重要造林树种快繁技术是林木良种推广的制约因素,针对我国一些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生态功能及社会效益的林木新品种开展以无性扩繁为核心的扩繁技术体系研究。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的发展必须探索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效结合,创建效率更高、功能更强的林木育种新技术体系;建立扶持林木良种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发挥专家技术指导作用;大力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中国绿色时报 张勤)

img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