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治建

时间:2009-05-23 16:28来源:未知 作者:郭丽萍 点击:

  

湖北新洲人。1984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森保专业,现为湖北省林科院研究员、经济林所所长。长期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植物营养与平衡施肥等专业领域的科研和推广工作,先后主持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9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科研技术服务于实践,与人合作为当地兴建10000亩五倍子人工繁殖基地,并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营建倍林,累计产值达750-1000万元,既满足市场需求又搞活了山区经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科研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1项、首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个人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林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7篇。


 先进事迹:潜心科研结硕果--记湖北省林科院经济林所所长罗治建

1986年盛夏的一天,近40摄氏度的高温笼罩着湖北省荆州彭场林场。一个22岁的年轻人闷在林场的一间农舍里,专注地观察着他饲养的松树球果害虫。他就是刚刚从南京林业大学森保专业毕业两年的罗治建。

罗治建来到彭场林场时,国外松种子园正遭受大面积虫害,种子产量锐减、质量下降,国外松种子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但当时全省在松树球果虫害方面尚无系统研究。初出茅庐的罗治建临危受命,主持开展国外松母树球果害虫防治技术研究工作。

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罗治建每天要攀爬到十几米高的被害树上,调查球果害虫的发生和分布状况,同时还要 在室内饲养、观察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为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既不能点蚊香,也不能吹电扇。每次观测完毕,罗治建都是汗流浃背,浑身被蚊子咬满了包。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4年系统研究,罗治建领导的课题小组终于摸清了松树主要球果害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其发生规律,并首次将性引诱剂应用于微红梢斑螟的预测预报及防治,防治效果超过90%,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时至今日,彭场林场仍是湖北省惟一的国外松种源基地,球果害虫的危害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生产。1992年,罗治建与一名同事前往宜昌县,在海拔1200米的山村安营扎寨,为当地建设1万亩五倍子人工繁殖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五倍子是倍蚜虫寄生于盐肤木等特定树种形成的虫瘿,是提取单宁酸的重要原料,也是湖北省传统土特产品和我国重要外贸出口资源。"山里常年气温低、雨水多、阳光少,盖在身上的被子总是潮乎乎的,硬得像砖头一样。"罗治建说。他和同事与当地农户一样,餐餐玉米糊、苞谷面。为保证试验的连续性,他和同事在轮流在深山里一住就是40多天,寻找、采集蚜虫和苔藓,进行不同苔藓及倍蚜种类的筛选试验,建立藓圃,接种倍蚜。其间,罗治建接到家人的一封电报:"儿病,速回。"2岁的儿子是罗治建的心头肉,可是路途遥远,来回需要一个星期,尽管心急如焚,罗治建最终狠心没有回去。经过他们的技术指导,当年五倍子的产量比1991年前增产2倍~5倍。营建倍林5年后,累计产值达750万元。

自2000年起,湖北省林科院与加拿大钾磷肥研究所开展合作,借鉴国际上最先进的土壤养分管理技术,罗治建先后开展了竹类、杨树平衡施肥技术研究。经过多点试验和示范,毛竹和杨树平衡施肥的投入产出比分别达到1∶5和1∶3.8。他主持的"竹林土壤--植物营养特性及优化施肥技术研究"项目,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在毛竹林优化施肥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同类应用研究的领先水平,并荣获梁希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植物营养与平衡施肥领域的青年专家,罗治建在电话那头说:"我没有什么秘诀,取得一些成绩,主要是因为潜得下心、吃得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