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儒

时间:2009-05-23 17:00来源:未知 作者:郭丽萍 点击:

  

甘肃合水人。1987年毕业于西北林学院,同年到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工作至今。中国林科院森林资源管理与决策研究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研究。主持国家"十五" 科技攻关课题,完成东北天然林生态采伐更新技术规程和采伐技术标准;主持并完成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科技支撑研究课题"天然林资源动态时空分析与评价技术"研究;主持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子项目,编制森林资源数据采集和建库的标准规范,采集和建成全国、省级、重点市县的森林资源数据库100多个。改进了人工林目标经营和优化决策的方法,建立了收获调整的逐步约束模型,实现了数据库的随机统计,提出了树干平均密度估计方法和相容性生物量建模方法,提出了改进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建议方案、东北天然林生态采伐更新的共性技术规程草案和东北云冷杉林生态采伐更新的技术标准。成果获国家级奖励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著书1部,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5部,参编专著3部。


 先进事迹:总有一种感激在心头--访中国林科院资信所森林资源管理与决策研究方向首席专家张会儒


张会儒(右一)在仙居县挂职期间检查森林防火工作

"感谢恩师唐守正院士,他使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独立工作能力的林业科研人员……感谢我贤惠的妻子张映辉,她任劳任怨……"张会儒的博士毕业论文结语写满了感激。

"总有一种感激在心头,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张会儒说,"这次获得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对我来说也是个惊喜。"

1964年12月,张会儒出生在甘肃省合水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火柴厂的工人。上高中后,张会儒就住在父亲的工厂宿舍里,白天上课,晚上帮忙糊火柴盒。"高考的第一天早上,父亲给我买了两根油条,那是我第一次吃油条,比要参加高考还激动。"张会儒笑着回忆。那一年,他被西北林学院林业专业录取,从此与林结缘。

1987年,张会儒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林科院,师从唐守正院士,从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研究。"来到林科院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张会儒说,"遇到唐先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有了这份"幸运"再加上几年的刻苦钻研,张会儒收获了一连串的"惊喜":1996年,32岁的张会儒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2年被破格聘任为森林资源管理与决策研究方向的首席专家;2003年被晋升为研究员,任所长助理;他的成果也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家林业局重点基金课题"二元立木生物量模型及其相容的一元自适应模型系列"中,他将数学建模、计算机等知识融入林业研究中,通过精细的分类采样和建模研究,提出了树干平均密度估计方法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建模方法,填补了我国生物量计算的空白。2003年7月,刚刚考取博士的张会儒被国家林业局选派赴浙江省仙居县进行为期两年的挂职锻炼,任副县长,分管当地林业、旅游、民族宗教和台办工作。

"他是个很用心的人。"张会儒的一个朋友说。在仙居县挂职的两年中,张会儒深入各乡镇开展调研,在林业发展、旅游规划和杨梅产业化等方面,为当地政府出谋划策,并将自己两年来的感受和经验整理出版了《难忘人间仙居--仙居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探索》一书。张会儒说:"两年来的挂职工作忙忙碌碌,但收获颇丰。感谢这次基层工作经历,它为我提供了很多基层探索实践的机会,更让我坚定了对科研的追求和决心。"

2006年,张会儒被任命为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副书记,主持党务工作。张会儒说,从此,他的生活只能从晚饭后开始了。他指的"生活"就是课题研究。"我们家只有工作,没有生活,"张会儒说,"家里的灯常常要亮到晚上12点左右,儿子忙写作业,我忙课题,妻子最忙,作为中学教师,她晚上常常要带回一大摞学生作业批改,还要操持家务。""虽然偶尔发发牢骚,但其实我对现在的生活心怀感恩。"张会儒说。道别时,他拿出两本《难忘人间仙居--仙居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探索》送给我们留念,在扉页上,他都写下了两个字: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