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新

时间:2009-05-23 17:17来源:未知 作者:郭丽萍 点击:

  

辽宁省朝阳市人。1997年于东北林业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并于2002年取得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生物质炭吸附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黑龙江省攻关项目、黑龙江省青年基金等项目9项,作为项目骨干参加完成863、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8项。负责完成的《活性炭光催化再生技术与工艺》经国内同行鉴定一致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光催化再生方面部分工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已实现中试规模推广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合成的室内装饰污染深度净化新型高效光触媒已在哈尔滨市场广泛推广应用。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东北林业大学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对象,渤海大学化工学院兼职特聘教授。曾获霍英东奖、黑龙江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黑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于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55篇,其中SCI收录、EI收录近30篇。出版著作2部。


先进事迹: 林化田野上的"炭"路者--记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守新


刘守新(右一)在实验室指导研究生

"'守'是坚守的'守','新'为创新之'新',搞科研就是要守得寂寞、持之以恒,时刻更新理念,保持创新意识。"刘守新如此诠释自己的名字。

刘守新目前主要从事活性炭和光、热催化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年轻有为"是人们对他最经常的评价。的确,年仅34岁的他已经有30余篇论文被SCI、EI收录,发表论文被累计引用120多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著作2部;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主持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0余项;先后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奖、黑龙江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和东北林业大学拔尖人才一系列荣誉称号。

"我相信天道酬勤。"刘守新说。1972年,刘守新出生在辽宁西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生活的艰辛让他比同龄人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经常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这种在旁人看来的"疯狂"让刘守新创下了多个"第一":1994年,刘守新成为就读大学所在专业7年来第一个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1999年,他又考取了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成立博士点以来的第一名博士生;2002年~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刘守新在同期的博士后中惟一争取到了博士后基金,提前4个月出站后,又受邀破格在该课题组做了两年高级访问学者。

"科学研究没有捷径,要想做得更好就必须沉得下心。"念书"疯狂"的刘守新同样是"工作狂"。活性炭是林产化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国的活性炭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活性炭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缺少高品质专用炭,近年来该行业所取得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廉价劳动力和牺牲优质资源换来的。经过不懈探究,刘守新针对传统炭吸附材料吸附容量有限等缺点,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功能生物质炭吸附材料概念;同时,在吸附光催化双功能活性炭、光催化再生型活性炭、磁性活性炭、重金属离子高效去除专用活性炭和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活性炭的光催化再生概念,开发出新型绿色的原位活性炭再生技术,大大降低了活性炭的使用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枯燥是人们对科研的第一印象,但我们可以在创新中寻找乐趣、在应用中获得灵感。"刘守新说,利用他的研究成果合成的室内装饰污染深度净化新型高效光触媒已经在哈尔滨市场广泛应用。

在"守"和"新"中,刘守新说他更看重"新","目前我国活性炭产业还存在很多不足,作为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探索,为行业的进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