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祥庆

时间:2009-05-23 17:23来源:未知 作者:郭丽萍 点击:

  

福建建瓯人,1993年福建林学院硕士毕业,1998年获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系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届福州市政协委员。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和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等10余项课题研究,8项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特别在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和"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获第四届福建省青年科技奖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十二届运盛青年科技奖,为福建省"十大林业科技标兵"。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2部。


 先进事迹:找准人生定位 一生执着追求 --记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马祥庆


马祥庆从小生活在闽北农场,茂密的森林始终陪伴着他童年的记忆。他说,生活环境的影响,注定了自己与林业的这份情缘,高考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福建林学院林学专业。

从本科生到硕士生,从博士到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博士后,马祥庆对林业从懵懵懂懂到成为资深专家。他说:“每当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真正为林区和林农带来了指导意义和帮助时,会感到格外开心。”

2001年,留学归来的马祥庆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森林培育的研究中,在对南方主要造林树种人工造林技术的系统研究中,取得了大量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马祥庆说,他取得的每项科研成果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最长的一次跟踪了近20年。长期的野外调研和大量的伏案工作,让他落下了胃病。“林业就是与高山林木打交道,居无定所、忍饥挨饿是常事,”他说,“要想取得成果,需要一生的执着追求和艰苦努力。”

长期以来,马祥庆潜心从事林业科研工作,并注重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为林业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传统杉木造林造成的林地水土流失问题,他主持完成了《杉木世行贷款造林环境监测研究》,推广的生态型栽杉模式,大大减轻了传统造林对环境的影响,在世行贷款造林中得到了应用。

他主持完成的《南方林区林用绿肥资源的调查与筛选研究》,筛选出可供南方林区推广应用的林用绿肥,为解决南方林区人工林地力衰退提供了新途径。此项成果还改变了传统炼山制度,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得到了山区林农的普遍认可。

在福建省举办的各种科技会议、培训班中,几乎都可见到他的身影,作为主讲人,马祥庆多年来参与了大量科技讲座,培训了许多林业科技人员。

在马祥庆主持的几十项科研课题研究中,有8项成果获国家教委进步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还先后获得福建省十大林业科技标兵、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除了从事科研课题研究外,马祥庆还承担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博士生导师、水土保持系主任的工作。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他把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了课堂,采取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增进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流。

马祥庆说,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经常向他们强调的是如何做人做事。他说:“不论学生将来做什么,我希望他们都能具备一名科学家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吃苦耐劳的精神。”

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马祥庆对人生又有了新的理解。“过去整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人和业余爱好,”他说,“现在基本很少加班,工作时全心投入,休息时彻底放松。”

他又开始集邮,还参加了学院的业余排球队。在他看来,这样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