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孟柱

时间:2009-05-23 17:30来源:未知 作者:郭丽萍 点击:

  

河北任丘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1997年在瑞典农业大学获得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在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副所长,树木分子生物学首席专家,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树木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及基因工程育种。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1项,国家农业转基因专项1项,农业高新技术引进-"948"项目1项。在我国首次进行了树木基因组学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该项研究方向的空白。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以基因两大产物即mRNA和蛋白质分析进行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参加的抗虫转基因杨树项目获得了国家和林业部科技进步奖,培育的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在2000年得到了国际新品种保护联盟的新品种认定,2001年获得了国家林业局基因安全委员会的商品化许可,是中国第一个商品化转基因树木,2002年获得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获得发明专利1项。2005年获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先进个人。2006年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6篇。著作、编著各一部。


 先进事迹:我只是一个想做事的人--记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副所长、树木分子生物学专家卢孟柱


2004年7月,卢孟柱在澳大利亚访问

在领导和学者之间,他更是个专业的学者。这是同事和朋友眼中的卢孟柱。

一名工作表现优秀、在树木分子生物学方面获得突出成绩的留学回国人员。这是先进事迹材料中的卢孟柱。

"我只是一个想做事的人。"这是卢孟柱对自己的评价。

1994年3月,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已经工作了3年的卢孟柱到瑞典农业大学攻读森林遗传与植物生理系博士学位。由于勤奋,他用不到4年的时间便拿下了一般需要6年才能完成的博士学位。瑞典农业大学答辩委员会的专家们提出愿意为他提供博士后资助,但卢孟柱婉言谢绝。

"国外的生活虽然优裕,但终究是为外国老板打工,取得的成绩不能代表中国,更不能直接为国家建设服务,而回国后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会让我体验到成就感和自豪。"卢孟柱说。

1998年1月,卢孟柱带着树木分子生物学技术回到林科院林研所。由于暂时没有申请到项目,再加上国内科研条件尚不完善,卢孟柱的生活和研究工作都陷入了窘境。他只好有时回瑞典工作一两个月,一方面继续自己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一方面借鉴国外经验,创建林科院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随后的几年里,他先后主持完成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和国家农业转基因专项"抗虫转基因杨树的培育与开发"及"树木基因芯片分析技术的引进"研究。这些课题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树木性状的形成机制,为分子育种的前期研究。特别是在树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不但填补了我国树木木材形成分子基础研究的空白,而且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上述研究为有目的地实现木材性质改良奠定了基础。

如今,林科院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已然成为我国林业行业的排头兵,为开展树木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

卢孟柱本人也由林研所副研究员逐步成为树木分子生物学首席专家,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现在,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课题,做国家需要我做的研究,这正是我想要的。"他说。

7月7日,坐在卢孟柱的办公室里,我们的谈话不时被电话或敲门声打断。"忙,"卢孟柱说,"没有办法,通常要到晚饭后或周末才有时间静下心来整理科研思路。"

2000年,卢孟柱担任林研所副所长职务,分管外事、财务和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走到领导岗位上,卢孟柱抓住机会让自己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上,他借鉴国外先进实验室的成功经验,亲自提出设计方案,使其更加合理,试验操作流程更加顺畅。2001年,实验室被国家林业局组织的部级重点实验室评为优秀重点实验室,为开展973、转基因专项和863等国家重大项目研究提供了良好硬件条件。

在主管外事期间,他积极促进中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组织、承办了亚太地区级林业会议,每年接待国外专家的参观、访问近百人,介绍我国林业科研水平和学术成果,扩大国际影响,为获得国际项目创造条件。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卢孟柱十分注重培养青年学术骨干,为他们撰写推荐材料,鼓励他们走上国际舞台。

作为财务主管,卢孟柱负责所里每年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开支,学微生物学出身的他又不得不从头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和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

"自己的学术研究要做好,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也要做好。"卢孟柱说。忙碌的他也许忘记了:这一天是自己42岁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