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科教兴林战略 走中国特色林业自主创新之路》--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学会理事长江泽慧教授在首

时间:2009-05-22 17:09来源:未知 作者:信息员 点击:

  

(2005年11月10日) 江 泽 慧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国家林业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林学会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五百多名科技专家和学者汇聚祖国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共商我国林业科技大业。在此,我作为本届林业学术大会的主席,向光临大会的代表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对这次大会给予大力支持的浙江省委、省政府,以及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借此机会,向全国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2004年底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 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党的十 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了自主创新的重 要性,要求科学技术发展坚持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自主创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科技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我国生态建设状况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自主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科教兴林战略,立足科学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在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林业自主创新之路。下面,我着重围绕林业自主创新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把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林业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

坚持自主创新,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这是我国科技发展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也是我国林业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实践经验。在当今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下,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技成果,这是我国加速林业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但同时我们更应认识到,我国林业科技进步只有牢牢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点之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林业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才能不断增强我国林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林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加强林业自主创新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需要。我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日益加剧。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据统计,在过去20多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增长了2.6倍。2003年,我国消耗了占全球用量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以及40%的水泥。2004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我国全年多支付外汇达数十亿美元。在资源高消耗的同时,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3%,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世界平均值的3-4倍,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许多资源浪费严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后果是生态和环境的急剧恶化。

二是技术瓶颈约束日益突显。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牢牢把持着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获取超额利润。我国许多产业尽管在规模上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失去了许多应得的利益。

三是国际竞争压力日益严峻。近年来,我国许多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我国企业受到国外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指控和诉讼的情况越来越多。由此表明,在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规则下,后发展国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挤压。

要改变这种状况,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强调要把推进科技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缓解资源环境制约的有效途径,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争取新的竞争优势抢占战略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确定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五位。

林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科技工作者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真正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核心位置,贯彻到林业科技工作和林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力争通过林业科技创新,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大幅度提高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第二,加强林业自主创新是加快林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18.21%,但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22.00%和14.58%。这样的供给状况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对此,必须从中国的国情、林情出发,一方面依靠自主创新,解决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难题,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另一方面通过自主创新,挖掘林地潜力,提高经营水平和综合效益,努力提升发展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国外林业先进技术,对提升林业技术水平、促进林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地理条件复杂,有自身特定的国情、林情和战略需求,不能把解决自身重大的林业科技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研究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在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方面,尽管许多产业的规模已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但由于长期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不够,林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并未得到相应提升,难以满足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实现林业产业的大发展,就必须通过科技和人才要素的全面介入,建立自主开发的平台,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以此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的转变,不断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规模效益,促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共生共荣。

第三,加强林业自主创新是我国林业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科学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奠定了林业自主创新的良好基础,林业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近600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25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00多项。"十五"时期,林业科技快速发展,全行业共取得11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72项,部级科技进步奖346项。这些成果,有的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有的填补了我国林业科学技术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林业宏观战略研究、良种选育、防护林工程技术、荒漠化治理技术、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优质工业用材林培育与高效利用技术、重大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特别是我国自主研究的ABT生根粉、Pt菌根、兴林抑螺技术,杉木优良无性系、三倍体毛白杨、桉树引种栽培、沙棘遗传改良、竹藤资源培育与高效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对林业生产力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提出了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三生态"战略思想,明确了"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战略方针,规划了"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区域战略布局,为新世纪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出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带动了全国各省、市、区区域林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规划的制定。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林业科技的现状和发展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是林业科技储备不足、原始创新能力薄弱;二是科技支撑保障乏力,科技投入增长远低于林业总投入增长;三是科技资源分散重复,未得到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四是行业科技整体水平落后,近几年林业科技大奖连续空白,科研人员优秀论文数量与行业发展地位不适应;科技人才的分布和结构不合理,优秀拔尖人才尤其是科技帅才偏少,林业专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影响力不够;知识产权保护薄弱,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以来,我国共形成林业科技成果4000多项,其中仅有不足1/10受到了知识产权保护。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势必严重制约林业的快速发展。

面对我国林业科技的发展现状,面对林业加快发展的紧迫需求,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加强林业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新时期林业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属于自己的光荣责任,积极投入自主创新的伟大洪流,为"相持阶段"林业快速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林业自主创新现在我们强调的自主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按照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林业自主创新必须综观现代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脑与认知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发展趋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依托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业生物产业发展、数字林业、林业创新能力建设等六项林业科技工程,力争在以下重点领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实现重大突破。

第一,生态系统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是林业建设的重点历史使命。我国现存的森林植被多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在生态脆弱区和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面临巨大挑战。应重点在林木抗逆的分子机理及其抗性的分子育种技术理论、人工仿拟自然的功能修复技术、退化森林景观的生态恢复理论,以及重大森林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理论等方面取得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为生态工程建设提供急需的速生、高抗林木优良新品种,以及适合不同工程区的生态恢复技术和重建模式。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应最大限度地保存、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机制和森林天然更新能力,以扩大森林面积的同时,提高森林的质量,维护森林健康,增强生态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在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维持和濒危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取得理论创新,在濒危物种的迁地、就地保护与扩繁技术,以及自然保护区空间规划与有效管理等应用方面实现技术突破,逐步扩大并完善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可持续利用模式。

第二,湿地与海岸带生态保护。湿地在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代替的作用和生态功能。其中,滨海湿地是沿海生态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保护沿海堤岸、防治海水入侵、抵抗海浪台风海啸等灾害侵袭的功能。重点在湿地演变与退化机制研究、兴林抑螺的理论与技术,以及退化湿地综合治理、湿地的生态功能修复技术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等方面取得技术创新,建立良性循环、生态健康和经济增值的湿地保护与开放利用模式,建设多功能、复合景观的海岸防护林生态体系,增强湿地的生态水文调节功能和海岸综合防护林体系的防灾减灾效益。

第三,固碳林业与碳贸易。为适应和减缓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与平衡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国际社会提出"Carbon Forestry"的概念,我们称之为"固碳林业"。在固碳林业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应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森林碳储量测定技术与林业碳汇计量方法、减排增汇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木材碳密度的基因调控以及速生高碳的林木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获得速生、优质、高碳的林木新品系和保存、保护与维持森林碳汇的可持续经营技术,建立起中国的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网络与中国林业碳汇计量体系。遵循《京都议定书》所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和国际碳贸易规则,急需开展我国碳汇市场的规模与潜力、市场准入与交易原则、管理政策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率先提出中国的CDM碳汇监测技术与计量方法,为中国的国际履约和开展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提供决策咨询和科技支撑。

第四,林业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材料。随着化石能源的过度利用导致资源与环境危机的日趋严重,开发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材料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林业在生物质资源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新材料前景广阔。在林业生物质能源领域,需要重点突破林业生物质的化学转化中的关键技术,最大限度的提高其转化效率,开发出燃料酒精、生物柴油、固体成型燃料以及气热电联产等林业生物质能源,有效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开发林业生物质新材料方面,需重点围绕木、竹、藤等生物质基体,进行高性能结构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绿色化学品和生物制剂等技术创新,提高林业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缓解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于木材和原料的需求压力。

第五,城市林业与乡村林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加快发展城市与乡村林业发展,保障城市和乡村的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城市林业研究,应在城市森林景观空间规划理论、城市退化天然林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的监测与评价技术等方面取得技术创新和突破,建立城市自然生态、人工景观和人文资源相协调,林网、水网、路网有机结合,城市、城郊与乡村生态一体化的广域的城市-乡村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在城市和乡村林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扩大典型城市与乡村林业的建设实践和示范,进一步有效地改善我国城市与乡村生态环境,加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与乡村人居环境。

第六,绿色核算与区域林业发展战略。在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森林具有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应在构建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框架与方法学平台方面取得突破,重点包括森林资源的林木林地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森林生态价值核算,以及纳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途径,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10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根据中国生态建设状况的基本判断,开展相持阶段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判断标准、时段分析、主要特征等的科学理论研究,准确分析"相持阶段"不同区域林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水平、比较优势、发展潜力以及突出矛盾。按照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三生态"宏观战略思想,系统研究生态建设中自然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对策与实现途径,提出"东扩、西治、南用、北休"分区施策的战略重点,促进区域林业协调发展,推动我国生态建设早日进入"治理大于破坏"的新阶段。

三、强化措施,为林业自主创新提供可靠保障

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是落实科教兴林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作战,更需要从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能力建设和环境优化等方面努力营造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根据林业和林业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建立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在进一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布局、优化配置、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指导思想,尽快建立起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一是集聚优势研究群体和优势学科,形成一批国家林业科学中心,着重解决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带动林业科技整体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二是根据林业行业的特点及林业发展区域布局,采取灵活有效的机制整合区域内的科技力量,形成一批国家林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林业科技问题;三是通过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地生态系统观测台站网络、种质资源库、科学数据库、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信息网络等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国家林业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全面提升林业科技能力建设水平。

第二,建立以林业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发展各类林业科技中介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林业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或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技术联盟,形成以林业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机制,促使林业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和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尽快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要增强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努力造就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按照人才强国战略和"363人才强林与科教兴林计划"的总体部署,加速人才培养,加强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通过"312"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即到2020年,培养和吸引30名学术技术带头人,1000名科技新秀,培养和稳定20000名左右基层技术骨干)的实施,培养造就一批科技帅才和将才,特别是两院院士以及世界林业学科前沿领域的领军人物、战略科学家;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鼓励和支持科学家在创新领域自由探索,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要建立尖子人才与学科建设良性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以人才的成长带动学科建设。第四,进一步提高林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水平。继续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不断拓宽我国林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领域和渠道。要鼓励参与全球及区域性的深度科技合作,强化与世界知名林业科研机构、大学、跨国公司的合作,密切跟踪国际林业科技前沿,在积极引进并消化吸收国外林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强化自主创新,扩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提升我国林业科技的国际竞争力。

同志们,盛世兴林,科教为先。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国"神舟"航天科技健儿的创新精神和中国务林人的艰苦奋斗精神为鞭策,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在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林业自主创新之路,为夺取相持阶段生态建设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推动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