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营造林质量联合大检查结果显示:我国造林绿化呈良好发展态势

时间:2009-05-22 22:17来源:未知 作者:信息员 点击:

  

记者7月16日从国家林业局召开的2007年造林质量联合检查成果汇报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造林绿化工作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据统计,截至6月底,全国完成造林513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720万亩、飞播造林189万亩,封育1230万亩),完成整地109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6.6亿株。其中重点检查的12省(区、市)完成造林1812万亩。与往年相比,今年营造林呈现"三高三多"特点。

一是群众参与营造林积极性高,非公有制经济造林面积逐年增多,打破了原有林业建设以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建设格局。抽查的12个省(区、市)非公有制经济造林面积比例平均达到66.1%,高于去年全国的59.6%。其中福建非公有制经济造林面积比例最大,达到90%,重庆、广西、辽宁,分别达到89%、84%、83.5%。

二是营造林资金投入高,造林绿化亮点多。各地在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结合当地生态现状和生态需求,多方筹集资金,弥补国家工程造林资金的不足,重点加强了矿山植被恢复、能源、碳汇等森林建设。

三是保护意识高,利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造林增多。各地大力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增加乡土树种、珍贵阔叶树种造林比例。

检查发现,国家造林计划下达晚,计划与生产脱节;不同林业工程投资标准不统一;生产资料价格连年攀升;部分省(市)洪涝旱灾严重,对新造林成活造成很大威胁;基层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营造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成为影响营造林质量的潜在因素。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汇报会上指出,针对当前全国营造林出现的一些问题或风险,以及随着营造林发展可能产生的新问题、新风险,要从目标、时间和结构三方面着手,全面细致分析原因,层层分解风险,抓住主要风险和主要环节制定决策对策,做到主动控制和动态控制相结合,争取将问题与风险对营造林质量的影响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一要针对国家计划下达晚问题,允许跨年度实施造林任务;要参照不同区域、不同造林地种类的不同立地条件来制定造林投资定额,统一工程投资标准,提高单位投资标准。二要强化森林经营工作,对现有林大力开展森林经营,提高林分质量;对新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进行划分,宜造则造,宜飞则飞,宜封则封,乔、灌、草结合,恢复林草植被,不适宜造林的区域则顺其自然。三要研究出台优惠政策,采取增加对营造珍贵树种的补助等措施,鼓励国有林场、森工企业参与珍贵树种栽培,吸引加工企业和广大农民参与珍贵树种基地建设。四要加强营造林质量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从树种选择、苗木培育、规划设计、设计施工、检查验收等方面制定出一套造林质量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起造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严格质量责任制和质量否决权。五要调整政策,强化服务。要认真研究集体林权改革、《物权法》实施后,营造林体制机制问题,大力推广应用工程造林、合同制造林、参与式造林等新的组织形式,为广大林农搞好规划、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等各项服务。六要坚持联合检查这一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要把每年质量检查结果作为评定优劣的依据之一,并与营造林综合核查相结合,进行表彰奖励。

据悉,国家林业局从4月中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营造林质量大检查,共派出7个检查组分赴广西、云南、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河北、重庆、福建、浙江、辽宁、吉林等12个省(区、市)进行了重点检查。

(摘自:中国绿色时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