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重点工作安排

时间:2013-04-12 10:35来源:未知 作者: 点击:

  
      一、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中国林学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现代林业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学会事业全面科学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活动质量为中心,扎实抓好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科技奖励、期刊编辑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学术交流活动成效显著。学会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建设重点问题确定活动主题,狠抓质量实效,创新组织方式和交流形式,学术活动质量显著提高,活动成效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林业学科发展和科技创新。学会及各分会共举办综合性和专题性学术活动近40项,参与人数达7000余人,交流论文3000余篇。
       一是综合性学术活动成效突出。学会坚持质量第一,着力培植学术活动精品,全力抓好综合性重点学术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第二届森林科学论坛——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协年会林业分会场、第四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等综合性重点学术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十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以“锐意创新,改善生态,造福民生”为主题,设主会场和9个分会场及博士生学术沙龙,为广大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了综合性、高层次、多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国家林业局孙扎根副局长、中国林学会江泽慧理事长、中国科协冯长根副主席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参会代表达900余人,交流学术论文600余篇。举办了第二届森林科学论坛——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坛的主题是:气候变化下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设立了主会场、4个分会场。孙扎根副局长、江泽慧理事长、中国科协王春法书记、国际林联主席尼尔森.科克等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20多个国家近300名专家参会,与会代表交流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措施,探讨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方法。国际林联主席尼尔森.科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作大会学术报告。举办了第14届中国科协年会林业分会场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研讨会,会议围绕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这一主题,交流了林业产业科技创新新思想、新成果,深入探讨了加快林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技术。分会场的组织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协的高度肯定,再次被评为优秀分会场。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近400人参会,大会以“绿色森保——实现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为主题,围绕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成功举办了“促进绿色增长和林农增收的科技创新机制”学术沙龙。会议就加强科技机制创新、推进成果转化、促进绿色增长和农林增收等议题进行了研讨,达成了广泛共识。二是专题性学术活动丰富多彩。学会以促进重点学科和重点领域发展为重点,组织开展了20余项专题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木材工业、林业机械、森林工程、森林食品、竹子、桉树、杨树等重点学科和重点领域的发展和科技创新。三是林学名词修订工作取得新进展。召开了第二届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初步编写完成了《林学名词》(第二版)修订稿。四是积极开展国际民间学术交流与合作。学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促合作”的原则,积极推进民间国际林业科技交流。组团参加了国际林联第十二届木材干燥国际会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第五届世界保护大会和第24届国际杨树大会,赴台湾进行了森林保护学术交流与考察,强化了与国际林联、国际杨树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及海峡两岸林业科技工作者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相互交流与合作。
      (二)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扎实推进科普服务林改试点工作。学会以林业科普“六进”(进村屯、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工厂、进军营)活动为抓手,以科普服务林改、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为重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林业科普活动,为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深入开展林业科普“六进”活动。充分利用植树节、科技周、科普日等科普节日,组织举办科普宣传、科普展览,普及林业和生态知识,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组织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日宣传活动。举办了《森林为民》科普展览、插花技艺展示,免费发放了《森林防火知识》等科普资料,开展了绿化美化专家咨询等活动,系统介绍森林的功能和作用,宣传植树造林、养花护草的意义。配合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等单位在浙江省举办了2012年全国林业科技活动周暨浙江省第九届林业科技周活动。与北京林学会共同举办了大众环湖行走活动,宣传林业知识,弘扬绿色发展理念。在科普日,联合北京植物园,以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为主题,举办了“舌尖上的植物园——植物饮食文化”科普展览。展览通过90余块图文并茂的精美展板,展示森林食品与健康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普及植物饮食文化。协助中国科协举办了2012年“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防灾减灾日主题科普活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吸引了近2000人次参与。二是扎实推进科普服务林改试点行动。制定了浙江龙泉、陕西蓝田、辽宁宽甸3个试点县(市)科普服务林改年度工作计划,先后4次深入试点县调研,总结经验,指导工作,稳步推进科普服务林改试点行动。三是举办了全国林业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邀请了有关科普专家作报告,交流了科普工作经验。四是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推荐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推荐工作。由学会推荐的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等5个全国林业科普基地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截止目前,由中国林学会推荐、被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达到了14家。五是开展了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审验与第三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评选工作。开展了林业科普基地审验与第三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评选工作。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等31个全国林业科普基地通过审验,安徽上窑国家森林公园等35个单位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截止目前,由中国林学会命名的全国林业科普基地达到了113家。六是完成了《全国林业科普基地规范》的编制工作。召开了标准审定会议,形成了《全国林业科普基地规范》报批稿。
      (三)学会智库功能不断强化,决策咨询工作稳步推进。学会着力强化学会智库功能,充分发挥建言献策作用,紧紧围绕林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专家建议,供决策参考。
      一是组织编写完成了《2011年生物灾害状况和2012年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的报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专题报告。研究提出了《2011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情况及2012年发生趋势与防控对策建议》。《建议》详述了2011年发生防治情况,分析了成因,对2012年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建立松材线虫病国家部委级协调机制、加速推进社会化防治等5条建议。其中“迅速遏制'植物杀手’薇甘菊刻不容缓”建议通过中国科协已上报向中央书记处。二是组织开展了林改后集体林经营现状、增收潜力及政策需求调研。分别对辽宁、江西、湖北、广西、安徽、陕西六省的18个典型村和90个典型农户进行调查,比较了不同经营模式效果,分析了林农增收潜力,形成了《当前集体林经营现状及政策需求调研报告》,提出了“ 于提高集体林经营水平的政策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三是组织专家编写完成森林经营与森林质量调研报告。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讨论调研报告的内容和建议,编写完成了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经营与森林质量调研报告。四是受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委托,组织开展了全国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调研考察。开展了各省(区、市)古树名木保护情况面上调研,组织专家调研组,深入北京、山西、新疆、湖北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下一步将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专家建议。五是组织开展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优化模式调研活动。深入浙江省有关市县调研,深入了解从生产培育到产品加工各环节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状况。六是承担了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的工作。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的现状,收集、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呼声和建议。学会报送的“林业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环境值得关注”、“地方林业科研人员呼吁改革现行科研制度”等信息已被中国科协采用。
      (四)积极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积极搭建桉树、竹子、木材加工、生物质材料等重点领域的产学研交流平台,促进桉树、竹子等产业发展。召开了“2012年全国桉树论坛暨中澳合作东门项目30周年成就展示会”,会议围绕桉树良种繁育、生态经营、加工利用、桉树发展战略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500多名代表参会。组织召开了森林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国21个省(市)森林食品行业的130多名科研、管理及企业人员参加了培训班。举办了第八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来自生产、科研、教学、企业单位的代表300多人参会。大会围绕竹资源培育、开发利用技术、产业发展等问题展开研讨,为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搭建了交流平台。
      (五)严格管理,《林业科学》期刊质量继续稳步提升。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严格加强期刊质量管理,强化全过程监管,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稳步提升。2012年《林业科学》再次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公布的数据显示,《林业科学》综合评价指标居全国近5000种科技期刊第9位,连续4年进入前10位,位列林业类核心期刊第1位。《林业科学》刊载的的论文20篇获“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提名,占林学类论文比列近50%。组织召开了《林业科学》主编座谈会,研究了期刊改革与建设。召开了林业科技期刊分会常委会议,针对科技期刊改革,提出了《非法人非时政类期刊的改革之路该怎么走——从林业角度看中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并已上报中国科协。2012年,学会《林业科学》编辑部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称号。
      (六)有序开展科技奖励,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学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励机制,有序开展科技表彰奖励。组织开展了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评选推荐工作,评选推荐了4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组织完成了第三届梁希科普奖评选工作,共评选出优秀科普作品16项,典型科普活动8项,科普工作突出个人3人。组织开展了第三届梁希优秀学子奖的评选工作,评选出41名优秀学子。开展了第四届梁希青年论文奖的评选,共收到推荐论文314篇,评选出获奖论文201篇(其中一等奖15篇,二等奖48篇,三等奖138篇)。
      (七)学会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召开了全国林学会秘书长会议,总结2011年学会工作,分析学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学会发展思路,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二是认真做好会员发展与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巩固学会发展的群众基础。三是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与服务。召开了竹藤加工利用分会的成立大会,组建了竹藤利用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竹子、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木材工业、林业机械等分会按时完成了换届。四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及上级单位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强化理论学习,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局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了基层党组织自查、自评等工作,查找了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组织开展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举办了讲党课活动,组织党员职工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圣地。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强化反腐倡廉建设。
      二、2013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3年,学会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大旗,坚持服务生态文明和现代林业建设,坚持质量实效第一,坚持改革创新,大力繁荣学术交流,深入推进林业科普“六进”活动,进一步强化学会智库功能,统筹推进科技奖励、期刊编辑出版、组织建设、国际交流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学会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推动绿色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林业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2013年学术交流工作以提高质量成效为重点,大力推进学会品牌建设,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和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重点问题,深入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林业科技创新。一是组织召开第三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着力抓好大会的筹备工作,组织力量,精心谋划,周密组织,确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二是着力抓好综合性和重点领域专题学术活动。重点抓好2013中国林业青年科技论坛、第15届中国科协年会林业分会场等重点学术活动。组织召开第九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2013年全国桉树论坛、经济林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重点专题学术会议。三是积极推进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紧紧围绕学科发展前沿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学术交流活动,启迪学术思想,促进林业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四是组织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开展林业学科发展研究,完成《林学名词》(第二版)的定稿和出版工作,为林业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二)大力开展林业科普“六进”活动,扎实抓好科普服务林改试点行动。以林业科普“六进“活动为抓手,以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和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为目的,大力普及林业科学技术知识。一是积极推进林业科普“六进”活动。开展植树节、科技周、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节日科普宣传,组织举办好第29届林学夏令营和第3届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活动。加强对学会系统开展林业科普“六进”活动的指导,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促进林业科普“六进”活动稳步发展。二是着力抓好科普服务林改试点行动。继续抓好浙江、辽宁、陕西三个县科普服务林改试点工作,大力普及林业实用技术,提高林农科技素质。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三是努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林业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林业科普基地检查与督促工作,积极推进林业科普基地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林业科普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三)强化学会智库功能,充分发挥建言献策作用。充分发挥学会智力优势,进一步强化学会智库功能,积极建言献策,供决策参考。一是组织举办第二届现代林业发展高层论坛。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和现代林业建设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研讨,积极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二是组织开展决策咨询调研。继续组织开展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优化模式与机制创新调研。调研总结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成就、成果转化主要模式、存在问题,提出加速成果转化的政策与机制,完成调研报告。围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三是加强学会决策咨询能力建设。召开2012年决策咨询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探索思路,部署2012年学会重点决策咨询工作。创办《林业科技工作者建议》专刊,适时编辑出版《中国林学会决策咨询建议报告集》,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建议。
      (四)进一步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学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林联、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的联系,加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外国林业组织的交流,积极推进林业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一是积极争取加入国际林联。认真做好加入国际林联的各项申请工作,力争尽早加入国际林联组织。二是认真做好申办国际林联2023年第26届世界大会的准备工作。加强与国际林联的沟通,会同国内有关单位和部门积极做好国际林联2023年第26届世界大会的申办工作。三是做好第三届森林科学论坛筹备工作。四是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海峡两岸林业合作交流。组织参加国际林联第三届人工林国际会议等重要林业国际学术活动,进一步扩大学会的国际影响。开展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旅游领域的交流活动。
      (五)积极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积极搭建杨树、桉树、竹子、木材加工等重点领域产学研交流平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组织举办第三届中国银杏节暨产业展示会、森林食品节和2013年全国桉树发展论坛暨产业展示会、第九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搭建杨树、桉树、银杏、竹子、木材加工、生物质材料、林产化工等重点领域的产学研交流平台。
      (六)强化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林业科技期刊影响力。强化期刊质量管理,加强现代化办刊手段和能力建设,活跃学术交流,推进科技创新。组织申报并组织实施好《林业科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抓重大选题,吸引优秀稿源;加强期刊网站和信息短信平台建设,加强与作者、读者的联系;加大审稿力度,合理调配不同学科论文比重,进一步加强与科技人员的联系与沟通,稳步提升期刊影响力。
      (七)有序开展科技奖励,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不断完善学会科技奖励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组织开展第五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第四届梁希优秀学子奖、第四届梁希科普奖和第十二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获奖项目与个人,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
      (八)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学会事业发展基础。一是组织召开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将全面总结第十届理事会的工作,研究部署学会今后五年工作,完成理事会换届选举。二是扎实做好会员发展和服务工作。加大会员发展力度,不断壮大学会队伍。继续推进会员重新登记,建立完善会员档案。组织开展会员日活动,加强与会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三是规范分支机构管理。组织开展分支机构考核评估工作。探索建立分支机构挂靠单位、主任委员竞争机制和分支机构进退机制、工作评价机制。四是加强地方学会工作指导。对省(区、市)林学会工作加强指导,积极推动省(区、市)林学会强化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提高和发挥林学会系统的整体功能。五是着力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好现代传媒手段,宣传好学会重大工作情况,展示学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学会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九)着力抓好机关两建工作,为学会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一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将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二是坚持中心组学习和职工集体学习制度,稳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完善学会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脚踏实地、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四是加强廉政建设,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组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加强财务管理,预防和杜绝腐败发生。

 

------分隔线----------------------------